中国四大名著及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
在古代,人们常说三五之夜,三五之夜的三五是什么?其实,在古代的汉语中,如果并举两数,那么就是以其两数的乘积来表示结果,三五之夜的三五是什么中的三五就是指的三和五的积,也就是十五。所以三五之夜也就是每月的十五的月圆之夜。汉语中的数词连用,有表示选择关系的,如“七八个人就可以了”,指七个人或八个人。这时通常打上顿号“七、八个人就可以了”。有时数词连用表示的是连续关系,即在两个数目之间。如“三五天就好了”,指的是从三天到五天,最少三天,最多五天。数字相连而相乘,当然不限于“二八佳人”和“三五之夜”。
爱屋及乌什么意思成语“爱屋及乌”的意思是爱房子就会连房子上的乌鸦都爱,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其心理就是偏见。爱屋及乌本意是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爱屋及乌成语的出处爱屋及乌汉•伏生《尚书大传•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因为喜爱某人而兼爱其屋上的乌鸦。清•邵泰衝《史记疑问》卷下:“状似孔子,共立为师,爱屋及乌,今乃以其形似即立为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逝世以后,弟子们非常思念他。有若长得与孔子很相象,弟子们就立他为师。清人邵泰衡在《史记疑问》中对此提出责难:“长得相象,便一起立他为师,就像敬爱那个人而兼爱他屋上的乌鸦一样,现在却因为有若长得与孔子相象就立他为师。”邵氏认为孔子的弟子不至于如此愚蠢,有若也不敢如此放肆。爱屋及乌的成语故事爱屋及乌
入木三分的意思是什么入木三分是人们常用到的成语,本意是用来比喻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现在也用来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辟、高明。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名叫王羲之。他吸取了前辈书法家的长处,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流派。他的行书,淸新自然、妍美多姿,他的楷书,笔划淸圆,结构端正。历史上有“书圣”之称。直到今天,还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楷模。王義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博采众家之长,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书法流派,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书法刚劲有力,所写的文字个个都能显出深厚的功底。有一次,皇帝举行宴会,朝廷让王義之把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词写在专门的木板上。王羲之给朝廷写过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醍醐灌顶中的醍醐,酥油。也用来指美酒。佛家以酥油灌人之顶,喻指输入人以智慧,使人头脑清醒。醍醐灌顶在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醍醐灌顶也用来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唐•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无名氏《玩江亭》二折[牛员外云]:“好酒,端的是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水浒全传》四十二回:宋江觉道这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醍醐是从牛乳中制得的甘美食品。“灌顶”本是古印度国王登基时的仪式。佛教的密宗仿效此俗,在僧人嗣阿阇黎(规范师)位时,举行“灌顶”仪式。“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成语的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称霸南方,在北方晋国的势力最为强大。晋、楚两国长期对峙,胜负难分。当时南方有两个小的诸侯国,吴国和越国,国力慢慢的强盛。楚国联合越国而晋国联合吴国,以达到互相牵制。这样的形势也使吴、越两国长期对立。吴王阊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成为南方簕主。接着,吴王又想伺机攻打越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阖闾趁越国办丧事的时候,发兵进攻,两国在携李大战,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嘉兴西南地区。最后越国取得了胜利,连吴王都受伤身死,临死前对儿子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日夜练兵,于公元前494年,夫差亲率大军讨伐越国,越王勾
美不胜收的意思是什么美不胜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风景好,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了。胜:尽。收:接受。指美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一一接受或欣赏。原或作美不胜书,用来指美好的人物、事迹等太多,记载不完全)。也作“美不胜录,其中的录就是记载;抄录的意思。美不胜收成语的出处美不胜收成语出自袁枚《随园诗话·艺能·治庖》。又见于语本宋•郑兴裔《忠肃集•请起居重华宫疏》还在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下•轶亊》有提到过。美不胜收的近义词:琳琅满目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反义词:硕果仅存硕果独存,不堪入目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岁不寒无以知松柏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大略,在这后面还有一句,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就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不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就不会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荀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3到公元前前238年,荀子名况,亦称荀卿,赵国人。他曾游历齐、秦、楚等国,齐襄王时,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三为祭酒,后因被谗,离齐至楚。楚春申君用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被废,老死于兰陵。著有《荀子》三十二篇。荀子的思想以懦家为主,兼采道、法等家学说,主张法后王、性恶说,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斯、韩非子均为其弟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意思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句著名的千古名句,出自于宋代的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因为相思而消瘦,衣带渐宽,也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后一句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将衣带渐宽终不悔形容为人生的第二境界。现在人们也常用衣带渐宽终不悔来形容一个人的执着。王国维把这种始终如一、自甘其苦的境界比喻治学的第二个阶段,十分的传神。做学问的人大凡到了这个境界,孜孜不息,朝夕勤学,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上下求索,就表明他不仅有准确的目标和专注的楮神,而且巳在自已所钻研的事业中尝到了“甜头”,能够“阐幽发微”,“钧玄探赜”而自慰。这治学的第二个阶段,这正是治学者能力结构中所发挥出的能量,而且这种能量越大,对研究的问题越深入,越透辟。从外部表现来看,人的形体消瘦了,而容憔悴了。而
CopyRight © 2007-2017 中国四大名著 - www.haocoat.com - 湘ICP备17018394号-1 - 邮箱:
湘公网安备 4312220200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