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及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
建文帝朱允坟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不过最后建文帝没能当多久就皇帝,就被永乐大帝给推翻了。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坟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建文帝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四年之后,建文帝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最后建文帝下落不明,这也一直是永乐皇帝的一块心病。建文帝最终下落1.第一种说法是,建文帝自焚了。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2.建文帝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从鬼门而出,找到了神乐观住持王升,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李岩历史是否真有其人公元1644年3月,明崇祯十七年3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攻占了西安后,一路摧枯拉朽,经山西,出居庸关,居高临下攻下了北京城,明王朝宣告灭亡;其次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了东北的大门,引清兵入关,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满族贵族建立了清王朝,使得中国历史翻开了清初的一页。大顺军李岩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历史上的记载的不同。许多的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比较一致地肯定,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举人,是魏忠贤党羽、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崇祯时,因魏忠贤案,李精白入狱判刑,李岩即家居未仕,人称李公子。时值河南大旱,灾民惶惶呼救,李岩遂力劝杞县府宋知县停征赈济,又出栗赈灾,被诬下狱。后又被灾民攻破县城,劫狱后,杀知县,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用为
唐赛儿最后真的削发为尼了吗唐赛儿是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唐赛儿是明初山东农民起义军的女领袖。唐赛儿是蒲台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滨县南人,县民林三妻,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时,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延续时间不长,但影响颇大,就连明成祖朱棣也被惊震。起义最后失败了,唐赛儿却是下落不明,关于唐赛儿的结局,有着不同的说法。1.据《明史》及清代有关野史杂钞记载,唐赛儿于1420年2月21日在家乡率众数千人,揭竿而起,历经三个多月,最终因敌我悬殊,和许多参加起义的农民军领袖一样,舍身取义,壮烈牺牲。2.有些人认为,唐赛儿在这次战斗中并没有牺牲,而是在当地百姓的掩护下,逃出敌军重围,一段时间之后又复出,继续进行秘密活动,与明王朝对抗。3.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朱棣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
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是什么迦梨陀娑出生于公元350年,死于公元472年,迦梨陀娑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关于迦梨陀娑的生平,由于历史久远,典籍流失,生平事迹已经无从査考。他的抒情长诗(云使>,被后人推崇为抒情诗体的千古绝唱。他的两部叙事诗(罗怙世系》和《鸠摩罗出世>,被后人荨为印度史诗的楷模。他的戏剧(沙恭达罗>,则代表了印度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云使>是迦梨陀娑的诗歌代表作,主題通过小神仙药叉被贬外地和他对妻子的怀念,歌颂了坚贞纯洁的爱情,也表达了对等级森严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态度。(云使>共115节,460行,分为(前云>和(后云>两部分。(前云》格调平缓舒展,如泣如诉,绵远深长,是一篇凄婉的爱情思恋曲。主人公药叉是个地位不高的
《格列佛游记》故事梗概《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所写的寓言小说。书中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情景,有人性贪婪的小人国、高尚的大人国、强暴的飞岛同和理性的贤马国,处处影射时政,抨击社会黑暗。
《少年维特之烦恼》故事梗概《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徳所写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个热情、敏感、同现实格格不入的青年,他在生活中处处遭受打击和失败,又遇到不幸的爱情,最后自杀了。这部书曾经在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德国18世纪“狂飚突进”运动中的重要作品。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用一个丰富多彩的想像中的世界,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一百多年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他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马尔克斯于1928年5月6日出生在哥伦比亚瀕临大西洋的小城镇阿拉卡塔卡,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是一个参加过1889~1903年内战的退役上校,是马尔克斯许多作品中描写的一个主要人物——“上校”的原型。外祖母通晓古今,很会讲故事。幼年时候,马尔克斯经常听两位老人讲战争回忆和稀奇古怪的传说。7岁时他阅读了千零一夜>,这些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2岁时,他随家迁居首都波哥达,先在教会学校读书,后考入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保守党与自由
沙恭达罗故事梗概沙恭达罗是迦梨陀娑一生创作的丰碑,也是印度古典戏剧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古老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主要情节是描写国王豆扇陀同净修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戏剧冲突包括两个大转折:一是沙恭达罗遭到大仙的诅咒,遗失了订婚戒指,以至被豆扇陀遗弃;二是豆扇陀从鯉鱼肚皮里找到了戒指,重新恢复了记忆,也就恢复了对沙恭达罗的爱情。从作品的构思考察,<沙恭达罗》主题在于歌颂人世间纯真美好的爱情。作品通过豆扇陀与沙恭达罗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寄托了作家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人生愿望。作家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可以升华人性,实现道德的净化和纯洁。其次,作品也并没有回避当时妇女地位低下的事实,作者不仅对妇女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而且用最美的语言,刻画妇女美丽的形象、高尚的
旧约和新约有什么区别(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从文学的角度上看,也是古希伯来文学总集。(日约〉包容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广泛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地区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的社会生活。其中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戏剧和先知预言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旧约>的产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希伯来文学总集,它是在犹太民族迁移到巴勒斯坦之后,由众多的僧侣与文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动,最后才编辑成书的。其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远古的希伯来文学,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形式主要是神话、故事、歌谣和战歌。二是希伯来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文学,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0至前6世纪,形式主要有小说、抒情诗和预言。三是战争时期的希伯来
CopyRight © 2007-2017四大名著 - www.haocoat.com - 湘ICP备17018394号-1 - 邮箱: 3323300542@qq.com
湘公网安备 4312220200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