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及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
夷陵之战又称为猇亭之战,也称彝陵之战,是三国著名的战役之一,也就是著名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故事,这一战役成就了陆逊,蜀国也因此战由盛转衰,刘备更是于第二年身死。
夷陵之战是如何发生的?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袭取了荆州,并擒杀了关羽。公元221年秋,七月,刘备决定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吴。
夷陵之战发生在何地
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刘备亲率大军东下,自巫峡连营至彝陵(今湖北宜县东),并得武陵蛮的支援,声势浩大,吴大将陆逊先坚守不出,待蜀军疲惫,才在猇亭不能就是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决战,利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刘备尽失舟躲器械、水步军资,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死,此战又称猇亭之战。
吴蜀夷陵之战实力和伤亡对比?
夷陵之战中。吴国有兵力约50000人,指挥官是陆逊,另外主要将领有朱然,潘璋,孙桓等人。
蜀国这边有兵力约40000人至80000人(学说争议),刘备病逝,主要将领有黄权,后来降魏,吴班,张飞出征前被部下所杀,马良等人。
夷陵之战中最后伤亡蜀国可能损失了七万人,吴国的损失不明。
夷陵之战之后。蜀吴重修于好,此后再无大战,共同抗魏。
参战将领
蜀军
刘备(兵退白帝城,病逝)
张飞(出征前被部下张达、范彊所杀)
吴班
冯习、张南(战死)
傅肜(战死)
辅匡
赵融
廖化
向宠
陈到
陈式
李朝
程畿(战死)
马良(战死)
沙摩柯(战死)
王甫(战死)
黄权、庞林(降魏)
杜路、刘宁(投降)
赵云(驻江洲,后进援永安)
马忠(援永安)
吴军
陆逊
朱然
潘璋
宋谦
韩当
徐盛
鲜于丹
孙桓
李异
骆统
刘阿
蒋壹
丁奉
步骘(镇压五谿蛮夷)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与三国演义中的略有不同:
明代《嘉靖本》、《志传本》、《李评本》均称此役为“夷陵”,清代以后的刊本均改称“彝陵”。
甘宁与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前病死,甘宁非为蛮将沙摩柯所射杀,黄忠也并非因逞强出击而中潘璋的埋伏阵亡。
周泰、关兴与张苞正史中并未记载参与此战,且从张飞西乡侯爵位传于次子张绍来看,张苞很可能早于张飞去世。而周泰也没斩沙摩柯。
朱然与潘璋等数位知名的吴国将领实在夷陵之战中立下战功,演义中则被写成战死于此战。亦因此造成之后东吴对曹魏的江陵之战没有撰写。
士仁(演义被误为傅士仁)与糜芳投降东吴后并未逃回蜀汉,也未杀马忠,然而在演义中被描写两人见情况不对劲便杀死马忠逃回蜀汉,遭刘备处刑。范彊与张达同理。
陆逊退兵是认为曹魏会趁隙攻击而退兵,并非演义中的遭迷宫八阵图所困无法追击。
陆逊并非演义中只有二十七岁及从未带兵的将领,他其实已有四十。
本文标签:三国探秘
CopyRight © 2007-2017四大名著 - www.haocoat.com - 湘ICP备17018394号-1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湘公网安备 4312220200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