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三国演义 » 正文

张角领导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经过

7947 人参与  2018年03月04日 08:48  分类 : 三国演义  评论

张角领导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经过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幷更加严重,苛捐杂税、繁重的徭役和高利贷的盘剥,使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加上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政治上黑暗腐败,人民的苦难加深,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在起义前,张角创立了一个道教流派——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把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和后来的老子为教祖,但主要是祖事黄帝,认为黄帝时的天下就是太平世界。张角以传播太平道为掩护,通过给人治病等手段,组织群众,积极准备起义。他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革佘口号,鲜明地指出,东汉王朝这个“苍天”已经灭亡,农民政权这个“黄天”应当建立,在甲子这一年起义,农民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明确地宣布,只有建立农民政权,天下才能太平。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张角在靑、徐、幽、转、荆、扬、兖、豫八州(今山东、河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广大地区,组织起几十万群众。为了便于进行战斗,张角把参加起义的道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作为一个战斗单位,由一名将领统帅,各将领归张角指挥。经张角和各方将领研究,预定在一八四年三月五日举行起义。事前派大方将领马元义在洛阳等地部署起义,同时调集荆(今湖南、湖北)、扬(今江苏、浙江)二州数万起义道徒到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南)集结,准备里应外合,攻打洛阳,一举推翻东汉王朝。但是在起义前夕,由于起义队伍内部出现叛徒,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洛阳城内与起义军有联系的一千多人也惨遭杀害。在这起义队伍陷入被动局面的时候,张角当机立断,连夜派人通知各方,提前在二月起义。因为起义军头戴黄巾为号,所以被称为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黄巾军起义后,各地群众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发展,不到一个月就席卷河北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张角趁着当时的有利形势,部署起义军对东汉京城洛阳实行三面包围:张角亲自率主力在洛阳北面的河北广大地区,张曼成领导的黄巾军在洛阳南面的南阳地区,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洛阳东的颍川一带。这样,起义军从北、南、东三个方向直指洛阳,使东汉王朝陷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东汉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慌忙调派反动军队进行疯狂反扑。张角领导起义军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东线波才率起义军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击败太守赵谦,同年四月打垮右中郎将朱悄,进围左中郎将蛊甫嵩于长吐(今河南长葛东),后敌人纵火袭击,起义军失败。南线张曼成领导的起义军在南阳地区同敌人激战百多天,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后被敌人伏击而失败。北线张角亲自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等地。东汉朝廷派北中郎将卢植率兵镇压,起义军固守广宗、下曲阳,击退卢植的进攻,后又击败东中郎将萤卓,东汉王朝急调皇甫蔺到广宗接替董卓。正当敌我双方激战的时候,张角于一八四年八月突然因病逝世,黄巾军的领导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后黄巾军在张梁的领导下继续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促进了全国的革命高潮,加速了我国历史的进程。在这次起义中,张角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并和起义军将士一起,浴血奋斗,宁死不屈,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本文标签:三国探秘  

<<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 © 2007-2017四大名著 - www.haocoat.com - 湘ICP备17018394号-1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湘公网安备 43122202000179号